近日,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消息,有两家连锁药店企业申请破产:杭州杏林鸿宝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、安徽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。
企查查显示,杭州杏林鸿宝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,成立于2009年11月,注册资本1000万元,旗下门店27家(26家已注销)。
安徽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,所属“国药集团”,成立于2010年9月,注册资本1000万元,旗下门店32家,均已全部注销/迁出。公司最大股东为国大药房有限公司,持股比例60%。
大连锁小药店,都在“洗牌”之中
目前,药店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“闭店潮”,即便像国药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未能独善其身——安徽国大作为国药子公司走向破产,这更突显了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。
需要补充说明的是,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,正式步入负增长阶段;2024年全年,零售药店关店数量达3.9万家,2025年闭店潮仍在延续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像国药一致这样的巨头,也在两个月内对国大药房的5家子公司进行“瘦身”。另据企业年报数据显示,国大药房拥有8591家门店,较期初减少了819家。
回首往昔,国大药房自2010年起通过大规模兼并收购迅速扩张,在业内率先跻身“万店俱乐部”,然而后来销售业绩并未随之提升。2024年,国大药房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,关闭了上千家门店,又再次率先退出“万店俱乐部”。
在2025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上,国大药房董事长赵炳祥表示,经营业绩和重要指标超出预期(净利润0.17亿元,同比增长215.81%)。
有观点指出,不论是大型连锁药店还是中小药店,都面临着共同的多重压力。其中,医保改革与监管趋严是重要的外部因素,医保局持续强化定点机构基金监管责任,合规经营成为行业的主基调。
而市场层面已严重饱和,全国平均每家药店仅服务2000人,远低于欧美水平,过度竞争加剧了行业“内卷”。多数药店的商品结构和服务模式高度雷同,另外线上渠道的分流也不容轻视,其销售增速一直大幅领先于线下药店渠道。
但从宏观角度看,大批连锁药店接连破产,标志着行业正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益。过去数年,连锁药店为抢占市场推行“零利润扩张”,甚至出现“卖药不如卖药店”的反常情况,直接导致市场饱和。
近年来,不少头部连锁企业已开启转型,而今年的转型力度尤为显著。
例如,益丰成立“非药”创新事业部,围绕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食品及用品,如医美护肤、个人护理、家居清洁等商品方向进行创新,引发业界高度关注;一心堂、健之佳等尝试“药店 + 诊所”模式以强化慢病管理。
有行业分析指出,未来5年全国或将关闭约20万家药店,10年后药店总数可能回落至40万家。
药店洗牌虽残酷,却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。幸存企业要回归核心价值,摒弃“追求数量、比拼规模”模式,聚焦解决“药品安全、服务专业、价格合理”等问题,通过专业化服务、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运营应对双重挤压。专业药事服务能力、精细化运营水平和差异化商业模式将成行业新竞争核心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